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交響樂》Breaking the Dawn

《演出者》

 客席指揮 Andreas Delf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曲目》

 駱集益:海角七號,1945
 Mozart:Symphony No.35 in D major, KV. 385 Haffner
 Mahler:Symphony No. 1 Titan


  看到要將1945以管弦樂版Live呈現,真是有點驚喜,據說是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受感動於這首小曲,於是邀請了Maestro Andreas Delfs聽聽這段音樂,指揮也當下感性的理解[1945]的動人之處,並允諾在這場Breaking the Dawn中演出,擔任本首作品的管弦樂首演發表指揮。

  當豎琴的琴弦被撥動,小心翼翼的引出弦樂悲傷的和弦,鋼琴八度再彈下去,清亮地訴說些什麼。其實這一小段音樂的旋律很簡單,不停重複,但聽現場的真的 就是不一樣,給人思念傾洩而出的感覺,尤其提琴家最擅長的就是這種淒美的音色啊!更別提第一小提琴有ㄧ段solo,揉弦揉得跟什麼一樣,揉得我眼淚都快滴 下來。不過今天1945不是重點,重點在後面。

  下一曲莫札特的《哈弗納交響曲》是從莫札特在1776年為了薩爾茲堡的Haffner Family所創作的婚禮慶典樂曲《哈弗納小夜曲》,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誰是哈弗納呢?其實他叫Siegmund Haffner是Mozart家鄉的某個長輩啦!因為經商致富,後來就成了薩爾茲堡市區的市長。反正後來到了1782年莫爸爸託莫札特寫一首交響曲,他就 把它拿出來改,第一樂章是活力充沛的;第二樂章優遊自在;第三樂章高貴典雅;第四樂章熱情洋溢。這首曲子在維也納演奏時,法王還親臨聆聽。以下分四樂章來 說明:

  第一樂章的指示是抖擻的快板,是奏鳴曲曲式,呈示部罕見的只寫了一個主題,還用卡農的形式演奏,到了發展部短短一小段,而再現部也幾乎與呈示部一樣。

  第二樂章Andante。還是奏鳴曲曲式,第一主題非常長,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第二小提琴則以輕快的分解和絃在後面伴奏,發展部仍舊短小,繼切分旋律之後第一主題的旋律出現後旋即進入再現部,比較特別的是此樂章沒有用到小股與定音鼓。

  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曲是有點複雜,它是以複合三段體,第一段ABA,第二段CDC,最後一段回到第一段就結尾。簡單來說整首曲子就是ABA,只是A中又分aba,B中又分不同於A旋律的aba。據說D段主旋律取自莫札特最喜愛的歌劇「虛偽的女園丁」

  第四樂章Presto。是Rondo(輪旋曲還是迴旋曲?忘了...)反正結構是ABCAB,原本有點小夜曲的味道,音樂風格受到海頓影響,在曲式結構的配置上結尾的段落明顯加長。莫札特有特別標明,此樂章要盡量快速演奏,已達到強而有力展開的姿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