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文學》滾滾紅塵

  滾滾紅塵中女性困境可以分成前期與後期:前期困境來自父權社會下,身體上的限制、傳統價值的限制;後期困境來自身份上的限制、民族情懷與個人愛情。自覺來自困境;由困境而生,卻不一定有解決之道,困境中的自覺使痛苦與不幸油然而生。
 

  韶華被監禁在父親權威之下,而她被監禁的理由正是傳統價值對女性的不平等,父親辱罵母親,因為她外遇,然而男性仍舊可以三妻四妾;父親又辱罵、監禁 她,因為她追求自由戀愛。前期身體上的限制是先天男女差異,女性個體在自然界本就比較脆弱,除了肢體肌肉結構的差異;還要承擔生育的風險;或是女性的不方 便。因此要逃脫不容易,只能默默忍受到父親歸天。
 

  後期個體上的限制是性別和職業上的限制。其實性別限制又跨足傳統價值的限制,因為女人被認定不該參予政治;要在家相夫教子。而韶華文人的身分,讓她在 戰亂的時代無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戰爭了誰還管你文學呢?而隨戰亂而來的執政輪替,又讓她必須敏銳地隨著轉換歌頌對象來生存。
 

  最後也是最顯而易見的困境,即是民族情懷與個人愛情。她與月鳳的強烈對比,有自覺但無理性,因此痛苦,而這個困境之所以如此悲壯,在於前面將困境的放 大、強化,因為整個民族的人都不能接受;生活的環境不允許;連閨中知己也不例外。因此她愛上了漢奸可以說上述所有困境雪上加霜。
 

  自覺的部份,我想來談談月鳳,我們一直矚目在韶華身上,而我們也知道韶華文人的知識與自省力為她帶來了自覺;也帶來了痛苦,月鳳呢?她的自覺是什麼? 月鳳是主觀歷史下的正常女性,跟隨男友為國捐軀,因此她所有的自覺都成了壯烈的故事;而韶華是特異的。她們一對好友是對比,我想這麼比喻:如果韶華是文人 筆下的實驗組,是被創造出來,要刺激當代讀者的新想法的;那月鳳就是對照組,主流意識認同的角色。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Film》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思及中國繁複的婚喪喜慶禮節可知,早在遠古人類對於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已有相當程度的重視,但礙於科技醫學的落後,只要與死亡相關均被視為不祥。禮儀師 這個行業在近年快速竄紅,可能當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個階段,在科學醫學進步的協助下不再視「死」為大忌;同時開始懂得尊重各行業;將心比心面對曾經忌諱的一 切。從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的成立就可以知道,人類已將死亡儀式推向另一個層次,專業的協助與撫慰又分成心理與生理;往生者與家屬兩面。儘管這樣的行業已慢慢 浮出社會,以此為創作題材的電影仍鮮少,因此這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部分原因可能在於題材之新穎;另一方面這部片也確有其感人之處與教育意義。
  劇情設計很簡潔,利用主配角間不同的背景經歷,互動而造成伏筆與衝突,並藉由這些衝突點讓觀眾一遍遍去質疑自身既有的價值觀,因此主軸精神相當明顯。 場景選在山形一個勞動人口嚴重外流的鄉下地方,讓死亡這件事發生的極為自然,並大大添加了淒涼與無助感。利用自然物(鮭魚)的習性搭配老年人的哲學觀,與 壯年人看待生命的想法對比。

  首先運用演奏家光鮮亮麗的外表;世人眼中高尚的工作性質,對比鄉村保守觀念形成的死亡忌諱;近而看扁禮儀師這個行業。從主角「放下身段」(當然也是站 在世俗的角度)到好不容易克服心理障礙,朋友卻不願相認;妻子也離他而去。但當經歷喪親喪友之痛,並親自目睹納棺儀式後,對於這個行業的形容也從本來的 「好髒」到願意自信地說「外子是納棺師」。暗示著世界上的兩種人,一類是需要親身經歷,再吸收轉化者;一類是能以同理心看待事情的人,他們往往有柔轉的心 能走在眾人前端,當個啟發者。

  當NK代辦處的秘書說出「希望自己死後也能由社長來納棺」時就明確點出做這行必須有的特質與專業。社長第一個作品是自己的妻子,後來又處理了自己姊 姊,小林為澡堂大嬸綁上那條曾被稱讚的蝴蝶結;讓老婆婆穿上生前想穿的泡泡襪;在片尾更細心處理了自己的父親,其實對待每一具大體時他們都將之當成自己的 親人吧!再談到小林與父親間尷尬的父子關係,這樣恭敬溫柔的納棺意味著諒解,接納;對於往生者也是同往另一國度新的開始。這樣一體兩面傳達出的訊息,說明 著禮儀師工作之神聖,是賦予往生者尊嚴,並且無遺憾地走完,重生。

  以輕鬆的對白,將嚴肅的議題拍成引人發笑的電影;以動作表現人物內心無法言語的情緒。印象最深刻的部份是小林第一次出任務就遇到獨居老婆婆之死,回家 後看到雞肉反胃,並極力想以觸碰妻子的身體,感受溫度與皮膚的柔軟感證明生命確實存在。這時如果他淚流或以言語傾訴其內心恐懼那就毫無藝術感可言了!因此 我個人覺得這一幕拍攝得極好。

  電影配樂,是久石大師的作品。因此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片中沒有太多不必要的音樂,許多的時候是只有人物對白與動作。再者利用主角是大提琴演奏家的 身分,因此這部片裡多使用戲內音樂,使氣氛與情節配合得當;情感自然流露。130分鐘裡,營造出寧靜輕鬆的氛圍,不疾不徐地將觀念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