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Film》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胡夏演唱,催淚100分的主題曲

       小說也是文學,而這部通俗文學完完全全證明了:「文學除了人物是假的以外,其它都是真的」這個說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沈佳宜柯景騰,而我們每個人都曾活過這樣的青春。

       悸動,是每一個在台灣成長求學的人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時一定會出現的情緒,有人是沈佳宜,有人是柯景騰,當然也有老曹、該邊、勃起、胖子或彎彎, 或者只是坐在教室中默默的一份子,甚至率先響應主角們站起來反抗教官的不知名同學。

      我覺得自身是哪個角色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看的同時都可以找到蛛絲馬跡驗證自己的青春, 九把刀精準地抓住一些非常具台灣味兒代表性事物,以及情緒;所有隨著劇情走高轉折可能出現的情緒, 每一個瞬間的「啊!就是這樣啊」「感同身受的大笑」和「無意識勾起的嘴角」都是帶給觀眾的悸動點, 而一個世代的歷史,不就是一群人的共同經驗;共同特有的共鳴聚集而成的嗎?

      不同年齡的人看當然也有不同的共鳴點與感受,現在正在經歷地獄16層 和 17層的學生們,或許無法感受到50 60年代這群人的「教室共鳴」,但體制在改變,人性不會改變,青春期的青澀和懵懂也不會提早開悟,成長階段男女生的差異,迥異的思考模式,透過這部片多少都能點醒對彼此的包容吧。


     對於走過這段歲月的人來說,無論是50s 60s 70s出生的人,多少還能體會這些不老梗非常寫實的過去,就是人生,人生不會一直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但我們仍會努力繼續過生活, 甚至發覺這樣的缺憾才補滿了我們的人生,讓青春留下故事能和朋友一起回憶,然後在那唯一能和你白頭偕老的人之外,還能擁有幾個很棒朋友在背後支持你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關卡。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Film》Burlesque 舞孃俱樂部




  Burlesque 是義大利文有人說它是是由Francesco Berni這位詩人身上而來的,因為這位15世紀非常有名的義大利詩人Francesco Berni (1497-1535)原本是在教廷服務,但是詩作上的天份遠遠超過當一個公務員,所以他後來到了佛羅倫斯創作和終老,由於他在當時實在太有名,所以大家將他的詩作稱為poesie bernesca,而他的作品多半充滿著滑稽的戲謔與諷刺,因此後來衍伸出了一種創作形式serio-comedic 嚴肅的喜劇。到了17世紀後才出現burlesque這個字,並傳到法國‧英國等地區,開始被較廣泛的使用在文學、音戲劇創作,Serio-comedic也就是Burlesque目的是要博取觀眾的笑聲,但是整齣戲劇必須秉持著嚴肅認真的精神,所以就諷刺滑稽的手段來達到令觀眾發笑的目的。

       18世紀初期,就有許多作曲家為了burlesque譜曲,由於戲劇的性質如此,因此曲風通常會較為明快或讓人心情開朗激昂,許多時候也用在與嚴肅的議題作對比上,到了19世紀後更有大量歌劇作品產生,而音樂術語上,burlesque也可以是指特定舞蹈韻律感,出現在某些樂章中,像是馬勒第九的第三樂
Rondo-Burleske
 

    回到戲劇方面,19世紀初burlesque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發揚光大,稱作Victorian theatrical burlesque,而當時最常拿來編劇本的題材就是Shakespeare莎士比亞的作品和一些大型歌劇,一直到1890s burlesque才逐漸沒落。當然如果你嫌上面落落長,也提供另一種法較為明快易懂的說法:Burlesque源自burlesco,而burlesco的字根burla在義大利文中就是嘲笑諷刺的意思。

  不過談到舞孃俱樂部的背景,就非得要從上面那一串歷史開始說起了,因為美國的Burlesque正是Victorian Theatrical Burlesque 的支脈,1840s英國人到美國定居之後,1869年在紐約出現了第一場的burlesque show,很快的也與另一種表演結合變成一種三段的表演,包含:第一段,歌曲小品和二流喜劇演員帶有顏色的相聲;第二段,雜技魔術和歌手的獨唱;第三段,大合唱及小burlesque劇諷刺時政或一些大型戲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由於burlesque傳到美國之後本來就不是一流的表演,舞孃俱樂部才將背景設定在一間已經落寞的club並且,表演的橋段也完全符合那樣的背景與娛樂效果,大多是帶有性暗示的小丑表演,性感撩人的歌舞秀......等等。

  讓人不可避免要聯想到Chicago,由於許多的舞步走位服裝樂曲都很類似,
但劇情卻鬆散許多:免不了的權益鬥爭;最後也太輕鬆就爭到了,沒什麼張力,鄉下女大翻身;差不多可以想像得到那個時機點,若即若離的愛情;這邊倒是有搔到癢處,就差了一些衝突和深層的思維,因此若是沒有Christine的賣點,這部片就有點岌岌可危了,因為沒有像Chicago那麼強而有力的後盾讓歌舞隨著劇情自然而然發生。不過舞孃俱樂部最大的好處就是,看完它是娛樂的開心的,好萊烏式地帶給大家歡樂,多虧最後設計的那幾齣舞碼充滿創意,銜接上也俐落無比,才讓大家最後眼睛一亮,在Christine渾厚的嗓音中過足了癮。


  總歸一句話,華麗腥羶。有時會覺得太多就不美了,一切都全憑表演設計者去拿捏。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Film》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近年來最好看的電影,不同於一些具有深刻意義的影片,觀賞之中感到詭譎噁心和悲劇;結束後惆悵和絕望就像纏人蜘蛛網死皮賴臉攀附在身上;晚上睡覺前腦中還不停地謾罵社會現況﹒再順便批判懷疑自己的人生意義一番。
       Woody Allen一出手,說是拍浪漫喜劇,其實根本就是藝術片一支,輕輕鬆鬆就將要表達的教育意義以明快幽默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看電影前﹒中﹒後整個人都快被腦內啡淹沒。Woody Allen自己說:「未來自己拍攝的作品,無論在票房或是細膩度上都難以超越。」因此現在,我想用幾個詞彙來解構這部電影:浪漫﹒驚喜張力﹒哲思意義﹒藝文價值。

  浪漫,首先我要很小心說明這兩個字,這裡的浪漫不是某些模糊不清的膚淺想法,舉例:

「法國是浪漫的地方!」

「浪漫在哪?

「不曉得 大家不都說法國人是最浪漫的民族嗎」

「像是?

「在床單上灑玫瑰花瓣? 光天化日在公園裡擁吻?

.......................................................

  這邊要說的「浪漫」是一種思維與感官上的敏銳與細膩,一種能正視自己的感性,在生
活態度和行為上較不急迫的思考,注意我說的是思維﹒大腦的衝擊刺激,而不是某些因為荷
爾蒙分泌而產生的舉動,因為我個人認知的浪漫,是一種面對事情「not a big deal」的思
考方式;或是接收事情時很個人觀點的,為某人帶來不可多得的歡愉,而這些場景畫面事件
在不懂得欣賞它的人眼中或許是無聊瘋狂或精神喪失的事情。

  浪漫並非只關乎愛情。

  那麼讓我們聽聽Woody Allen的說法-「巴黎真的很浪漫,早晨、下午以及午夜都各有
各的味道」而這部片的最浪漫之處,在於人物角色的感性和復古情懷,拍攝手法也是,影片
開始一到兩分鐘完全沒有對白字幕,我們只看到巴黎這個城市各個角落一天中光線與建築物﹒
人群活動﹒車潮的變化,以蒙太奇的手法取代長鏡頭,拍出很印象派的開頭,而導演選擇了
自認為最浪漫的城市巴黎拍攝,當然都是拍美的部分,一格一個的美景中,整個故事就這麼
不急不徐地開場了。


   驚喜張力,完全在形容劇情本身。上述的影片前一兩分鐘,完全沒有對白字幕,我們看
到一幕幕巴黎白天﹒下午﹒晚上的鏡頭心裡想著接下來呢?是的,沒有午夜,直接跳過午夜,
變成神秘的伏筆,男女主角走入鏡頭 ,男主角後悔著當年沒有停留在這個城市,舊地重遊只
想沉浸在巴黎悠久的文化氛圍中;女主角則是絕對觀光客,美國享樂主義者,對於女主角來
說,用餐時幸運地遇到了朋友和朋友博學的男朋友;對於男主角來說,用餐時不幸地遇到了
女朋友好友的調書袋男朋友,鬱悶與不被裡解的情緒從此渲染開來,在午夜的鐘樓下開始了
時光旅程。

  對於觀眾來說,馬車的出現就製造了一個怪異的大迷團,但一抵達派對現場那種似曾相
似的氛圍,觀眾不解夾雜著期待的情緒油然而生,直到Fitzgerald夫婦自我介紹時,觀眾想
必都跟男主角一樣驚訝興奮。劇本精確掌握人的情緒反應,為苦悶找到了出口,當現實不得
志時有個神祕的小庇護所,大家都容易不顧一切的跳進去,跳進去以後發現這正是自己在追
求的黃金時代啊!他多麼興奮地想告訴他人,但理智告訴他必須守密否則別人會把他當瘋子,
這樣的掙扎與興奮中,或許帶有一點保守秘密的刺激感,督促著觀眾跟著Owen Wilson
直往20年代的時光裡鑽。20年代所有的高潮幾乎都已出場,劇情的走向似乎是個問號時,
冷不防地「美心餐廳」出現了,將劇情推向另一個高潮,而這個高潮更緊扣著轉折,扣住劇
本要表達的意涵,透過主角與亞瑞安娜對比的選擇,點出人類的不滿足現狀;與歷經挫敗與
鬱悶時逃避的心理。



  藝文價值上,Woody Allen把美國片娛樂的特質般到重視電影藝術的巴黎,其最重要
的貢獻就在於以娛樂的手段,重新詮釋並解構1920年代的文學家﹒藝術家﹒甚至當時的生
活形態,透過Woody Allen的重新詮釋,要說是幽默也好武斷也好,畢竟導演主導了呈現
結果,但是訊息傳送到每一個觀眾眼裡後,腦袋裡產生的重新建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透
過這種反覆不斷的解構再建構,正是造就藝術文學鼎盛年代不可或缺的過程,想想文人雅
士後來在Cafe de Flore或是各個沙龍中,評論彼此的言論或作品,不就是這麼一個激盪
的過程才難能可貴嗎?

  另外,如果不認識Midnight in Paris 中的文人雅士,他們的名單如下,有空可以google一下:

Fitzgerald夫婦Scott FitzgeraldZelda

Hemingway Juan Belmonte Garcia

Gertrude Stein

Picasso


Dali

Luis Bunuel

Lautrec
紅磨坊

高更


  Ahhhhhhhhh long way to go...Finally我要大大崇拜woody Allen一下,
如果不是本身的涵養如此,怎麼能撰寫並導出這麼一部上乘之作呢? 希望他活久一
點呀,The world today nee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