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Film》武俠




       武俠的拍攝有兩個主要的目的:想要回歸傳統;又想打破傳統,想回歸到武俠片帶給觀眾的心裡悸動;想打破近年來越來越誇張不實的成份。


       陳可辛導演認為「邵氏電影1967年由王羽主演的獨臂刀 算是影響那個世代小孩最多。」
60年代陪伴那時孩子成長的國片,也就是幾乎都是武俠片,不過當時科技與拍攝手法都還有限,因此大多也就是千篇一律的效果。到了70/80年代,李小龍的出現又掀起了另一波的武俠浪潮,隨著視覺藝術的要求,拍攝技術的進步,或者可以說是某位導演的個人偏好,而他又剛好拍了許多部武俠片,讓大家對於武俠片的映像偏離到一個虛無飄渺的境界,爾後出來的一些武俠片,多著重在視覺效果或場面派頭上,對於劇情的設計;人物情感的拉扯就多有疏忽。


       不過這些年間2000年李安導演導的臥虎藏龍就打破了武俠片的視野,劇情的發展與伏筆,仔細想想故事裡牽扯的愛恨情仇與人物間情緒的轉變,玉嬌龍偷寶劍與秀蓮的打鬥;玉嬌龍在客店裡的炫耀性打鬥;玉嬌龍逼得俞秀蓮痛心疾首反目;玉嬌龍最後和李慕白的竹林對決,每一場打鬥背後都事有所出,不為了製造武打鏡頭而隨意安插打鬥。而結局正鄭如好的武俠小說一般,不全然的大好大壞,而是留下淡淡一抹給觀眾。

      武俠在劇情的書寫,場景選擇上都回歸到非常現實,感覺就是真實會發生的事,
除了傳統武俠片帶給人的感性的悸動外;他又創造了一個理性的角色-四川補快,以相當醫學科學的角度,從中醫的穴道,針灸著眼,去探究武俠功夫對於人體造成的傷害。

      拍攝特別用了大量的慢速鏡頭,將畫面以一秒500格的速度分割,
相當於普通鏡頭一秒格底片20倍的速度去記錄和分解武打動作,另外更清楚拍攝初水滴 血滴 力度 撞擊 這些軌跡變形的物理性質。也因此在慢速鏡頭的眼皮下,動作演員們都必須真打,否則便不出那種力量與物裡改變。

      金城武演得這個角色,其實也是後來才決定用四川口音來演的,
我想這個決定大大提升了整部片的幽默程度,給人十足的衝突感。也由於角色性格上的固執與彆拗,製造出許多笑點。唯一讓我覺得仍然帶有太過神話的部分在於結局,當天在信義威秀和我看同一場的觀眾看到這一幕時全場大笑,因為地煞頭頭這樣一個練得刀槍不入的絕世高手竟然死於雷擊。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聲樂》OMMM (A Capella de la France)


來自法國的人聲樂團OMMM

 
  這場表演可說是無敵high啊!!把國家音樂廳變成演唱會搖滾區,內容從巴西剛果

到歐洲美國;爵士嘻哈到東方泛音,它們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音樂,整場表演

的橋段設計從戲劇出發,融合歌唱舞蹈的成份,靠一支音叉定出基準音後台上沒有任

何樂器,靠著人體這個大音箱台征服觀眾。

Sam的低音超級厲害,有時整首歌他幾乎從頭唱到尾,solo的橋段時還可以同時

唱bass聲部又有b box的節奏出現,完全不知到他嘴巴是怎麼運作的,好忙碌阿!!!

Mathis一直弄出一些令人焦躁的高音奇怪聲響,但是說到他的泛音技巧實在沒話講,

已經能夠調整泛音和原本的低音相同音量,並控制泛音唱出旋律,我完全配服得無體

投地。
Mélow是爵士轉音天后,一口氣千迴百轉完全讓聽眾過癮,與Manon Mayon

合唱Chui pas une fille時又唱又跳的挑逗舞姿,搭配
Mayon清亮好聽得聲音


  Manon和Mathis其實是整個樂團聲音飽和的關鍵,他們不那麼突出但是將中音填

滿如果只有Melow和Mayon的獨唱就略顯單薄,加上了Samuel渾厚的低音
和Manon


Mathis中間的小零件嗓音,整個樂團因此而飽和,完美!



樂團簡介


OMMM 代表著創團的五位元老:
Olivier 、 Manon 、 Mayon 、 Mélow + 混音師Léo

2004 在學校相遇
2005【創團:Olivier 、 Manon 、 Mayon 、 Mélow + 混音師Léo】
2007【Olivier返鄉/Mathis、Sam加入:
ManonMayon
MelowMathis、Sam
2010 發行第一張專輯【echo system】完全自己譜曲填詞

成員簡介


饒舌Manon
 融合福音和雷鬼,Manon中性、低沉有力的嗓音,帶領極具節奏的字句游走於旋律之間。

放電機Mayon
 靈魂人物,嬌小的身軀散發獨特的個人魅力,劃出漂亮的聲線。

爵士女伶Mélow
 細緻的歌聲與Mayon相呼應,慵懶的呢喃唱法挑逗每個聽覺神經。

泛音Mathis
 結合嚴謹和瘋狂,絞盡腦汁玩弄聲音,挑戰任何對歌唱的想像,最近還學會了超強的東方泛音。

B-Box神人Sam
 操控樂團節奏,爵士鼓、刮唱片加電音的Remix,用超重低音震盪靈魂。

Visit them www.ommm.fr  (BTW their web is well made)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Trumpet recital》號角聲響X

演出者:小號/何忠謀,鋼琴/黃士蘋

曲目:

C.Debussy : Fetes (德布希 節慶)

H.Sutermeister : Gavotte de Concert (蘇特曼斯特 音樂會嘉禾舞曲)

N.Bacri : Concerto No.2 (巴利克 第二號協奏曲)

J.Ibert : Impromptu (伊貝爾 即興曲)

Campo Frank: Times  (康柏 歲月)

1. Good times
2. Hard times
3. Time to go

Weinberg, Mieczyslaw : Concerto (凡貝格 協奏曲)

1. Etude
2. Episode
3. Fanfare

--------------------------------------------------------------------------------------------

這次臨時被朋友邀請來捧場,由於在下對小號是沒什麼研究,

因此目標是發掘一下小號的特色與寫曲技巧運用,

這篇網誌當然著墨於樂曲和越氣特色上啦!

選了其中三首很喜歡的來做介紹:

德布西 的 節慶 Fetes

  是德布西
於1899年完成的交響組曲【夜曲】中的第二首,全曲由雲/節日/海妖之歌

三段組成,他曾解釋:「夜曲,在此並不是指一種曲式,而是一種特殊的氣氛及對印象

與光彩的暗示
」,第一段 雲 Nuages 是描寫雲在海面上倒影的光影形態,第二段 節慶

 Fetes 描寫假期時的Boulogne森林,最後一段海妖 Sirens 加入了人聲,描寫人魚誘惑

而致命的歌聲。

  節慶一開用44拍,但三連音的結構製造出類似58拍子的感覺,並且由長笛連續高

音不斷反覆製造緊湊感,隨後豎笛一連串由低而高的音群
(可以說是這首樂曲的動機

也不斷重複出現,讓音色更豐滿,
利用樂器在正拍與後半拍上交錯出現,營造熱鬧對

唱的效果,再用98拍拉長旋律線,
歡騰熱鬧的氣氛自然而然流瀉,第二段銅管以號角

的姿態出現,推疊在原來的旋律之上,推向高潮,旋律一轉,動機讓木管在下面跑,

行軍一樣銅管音樂好像軍人經過市集一般,樂曲結束由不同樂器反覆同一抹旋律,淡

淡地消失。


康伯(1927 - ) 的 歲月Times

  1927在紐約出生,歲月是一首為Tomas Steave寫的小號獨奏曲,寫曲時期望它是

一首超技獨奏曲,全曲分成三個樂章Good Time/Hard Time/Time to go,每個樂章中都

有許多快速音群及大跳的音程,除此之外也用了很多手法展現小號不同的音色,像是

弱音器的使用,及手掩蓋號嘴的方式。

  當然,看完上面的簡介就會大概猜到這不是一首多麼好聽的的樂曲,而是一個樂

章結束了觀眾都不知道它結束而呆坐在那邊不曉得是否應該拍手的現代音樂,
不過這

也是曲子有趣的所在囉
~因為Campo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在玩樂器;試可能,所以說

這曲子的珍貴在於展現演奏者技巧與小號樂器音色的各種可能性上。

  拜這首曲子所賜我才得以一窺來小號眾多的弱音器!! 光是平常在樂團裡會出現的

就至少有四種,它們分別是:Straight Cup Wawa和 Hrmen 當然它們每個都能產生不

同的聲響效果,straight就是最平常的尖形弱音器,它將小號的聲音變小,但似乎將

金屬的特質放大,感覺在演奏西城故事或是比較兵荒馬亂時的情節時很適合這種音

色。而Cup顧名思義,它長得像杯子,平平的底部不像Straight一樣,它的音色就比

較溫和,感覺丟掉金屬的特質,改以木質溫暖悶哼的聲音取代,最後是Wawa,沒錯

它發出的聲音就是wa~wa~wa~wawawawa地像嬰兒在叫那樣,想像電影卡通配樂中,

有某件悲慘或倒楣的事情發生時會出現的音效,而Wawa只要把頭拔掉就會變成

harmen了,不過我有點不太記得harmen出來的音色....sorry....


凡貝格(1919-1996) 的 協奏曲 Concerto for trumpet in B flat

  我個人覺得真是一首結構很完整又有趣的好曲子呀!!雖然仍舊是非常的"現代"哈哈

不過據說此曲是
凡貝格生前的最後一首協奏曲,那想必是聚幾十年功力的曲子吧?

Weinberg是華沙的猶太人,父親是作曲家並在當地一間猶太劇院擔任總監,因此

Weinberg可以說從小就受到感染,在音樂的戲劇張力掌握上非常敏銳。它一生總共寫

了150首曲子,其中有26首交響曲;19首奏鳴曲;17首弦樂四重奏;7部歌劇及其它。

全曲用了傳統的三個樂章Etude/Episode/Fanfare,第一樂章練習曲非常地

幽默俏皮,簡直有讓人身在馬戲團的感覺,一開始小號就是一連串的音階,不斷模進

的音群,隨後也是非常動感且默劇年代的感覺,用了大量的不和諧音程在樂器間的對

話與和聲上,但聽起來非常逗趣且順耳。最後又回到了一開始的音階,首尾呼應地結

束在小號的音階中。

  第二三樂章是連在一起的,第二樂章間奏曲柔和沉穩許多,多了許多樂團和小號

對唱的片段,不同於第一樂章的展技,這個樂章是展現音色的好時機,其中也出現許

多第三樂章的小動機,末段小號優美的旋律之後,其它樂器零星出現將結束歸於寧靜。

第三樂章直到信號曲以非常號角的結婚進行曲動機開頭,正當大家感到奇怪時,調

性一跑;曲調一變又完全不見婚禮進行曲的成份,Weinberg還加入了卡門 及 彼得洛

西卡 的片段,讓這首曲子充滿了驚喜與搞怪的幽默。不過以上整個段落都是小號一個人

的獨奏,也可以說是整首樂曲的裝飾段落,直到樂章進行到一半,伴奏才以三拍的姿態

進入,而且伴奏初進來的旋律就是第一樂章的動機,最後鐵琴又冷不防地敲出第三樂章

開頭婚禮進行曲的片段,讓整首曲子非常連貫緊密,當所有樂器漸漸隱沒,讓人以為會

是消失不見的結尾時,又突然第一聲齊奏,砰,俏皮地結束。




  總之,Weinberg的這首曲子可說是今天整場音樂會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啦!!

回家以後做了許多功課才寫出這篇網誌,畢竟不熟悉的領域要花特別多時間去長知

識啊!也感謝孔的邀請及耐心為我解說小號弱音器的差別。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Ballet》Giselle 吉賽兒 全本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

       芭蕾最早源於古拉丁文 Ballo,跳躍的意思,文藝復興時期,芭蕾在義大利是一種穿插在貴族大型宴會中的小型表演:「席間芭蕾」,後來佛羅倫斯名門梅第契家族的女兒嫁到法國皇室才把芭蕾帶進了巴黎宮廷,之後慢慢演變成法語的Ballet,規模也越來越龐大成為:「宮廷芭蕾」,第一齣大型的芭蕾舞劇於是在1581年誕生,從此巴黎成為世界芭蕾藝術的中心。



Adam Adolphe (24 July 1803 – 3 May 1856)

是浪漫時期重要的劇作家,他專為歌劇和大型芭蕾舞劇作曲,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今天要談的《吉賽兒》,同時他還有數十部歌劇作品:《隆瑞莫的馬車夫 Le postillon de Lonjumeau》《我若為王 Si j'étais roi》...等,他著名的聖誕頌歌《聖善夜 Holy Night》,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被廣播播放的音樂作品。



        接著要介紹的是德國抒情詩人,也是思想家和評論家、革命民主主義者-

Heinrich Heine(亨利希 海捏) 13 December 1797 – 17 February 1856

        Adam Adolphe的吉賽兒就是受他的詩歌啟發而創作的。其實許多作曲家,像舒曼或舒伯特都有以他的詩歌為藍本來作曲。海涅童年時代家鄉兩度處於法國革命軍的占領統治,法國人在該地區實行進步的民主改革,使受歧視和壓迫的猶太人獲得平等待遇,這些政治的變動讓海涅對民主、自由、革命的嚮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求學階段熱心從事文學創作,出版了《詩歌集》和《旅行速寫》奠定了詩人的地位46歲結識馬克思加深了他的社會主義思想,陸續寫了多部評論作品、政治詩和諷刺詩。晚年癱瘓在床將近八年,雙目也近乎失明,59歲病逝於巴黎。

        吉賽兒的劇本即根據Heinrich Heine的妖精故事創作,相傳中世紀時德國有個古老的傳說:有一位喜愛跳舞的少女,在要結婚前不幸去世,死後變成了舞蹈妖精Willy (薇麗),每到夜裡就會從墳中出來,誘惑年輕人與她狂舞到筋疲力盡而死。



這次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將故事分成兩幕

【第一幕】萊茵河畔小村莊

鄉下女孩吉賽兒愛上了喬裝成洛伊村民的伯爵,但母親希望她嫁給森林的守護者獵人,

為了阻止吉賽兒對伯爵的愛,母親還告訴她薇麗妖精的故事,

但吉賽兒不聽勸阻仍然繼續與伯爵幽會並一起參加葡萄收城慶典,

還在慶典上受封葡萄酒女王。

伯爵的侍從私下警告他一群狩獵者將要到來,其中也包含伯爵的未婚妻,

伯爵嚇得躲了起來,而這一切都被躲在木屋後的獵人看在眼裡。

為了迎接貴族的到來,吉賽兒獻上舞蹈,並高興得對女伯爵說他訂婚的消息,

女伯爵(伯爵的未婚妻)贈予了吉賽兒一條名貴的項鍊為謝禮,

並因為疲勞借宿在吉賽兒與母親的木屋裡,

狩獵者一群人要繼續前進,為了讓女伯爵能夠隨後加入,

將號角掛在木屋前,方便女伯爵休息好了能招喚他們。

獵人發現了伯爵的劍與號角上有同樣的徽紋,於是吹起號角要揭發他,

當獵人吹起號角,守獵者一群人馬上趕了過來,而女伯爵走出木屋看見她的未婚夫,

像眾人介紹他們的關係與婚約,吉賽兒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精神錯亂拿起伯爵的劍自殺了。




【第二幕】吉賽兒森林中的墳墓

獵人守護著吉賽兒的墓,夜晚看到薇麗精靈倉皇逃離,

當他再度回到墓前,精靈女王現身沼澤地,召喚所有的薇麗精靈,

並把吉賽兒的靈魂引出墳墓將她也變成薇麗精靈,

獵人被精靈們逼迫著狂舞最後摔入湖水中溺斃。

精靈女王回頭又命令吉賽兒去誘使剛來到森林裡的伯爵,

吉賽兒一再警告伯爵不要墓碑上的十字架,但伯爵把持不住走向吉賽兒和她開始共舞,

就在伯爵快要筋疲力盡之際,黎明破曉,解除了薇麗的魔法,伯爵癱軟在森林中,

而吉賽兒純真的愛也讓她的靈魂脫離了精靈女王的掌控,回到墓穴中長眠。




       這齣芭蕾最經典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物有自己的固定旋律,伯爵出現時一定是以小號吹出的明亮的號角旋律,無論他是以伯爵的身分;還是喬裝村民,吉賽兒一個愛跳舞的小女孩則是一句三拍的舞曲,由長笛來演奏,獵人好像是定音鼓(?)這有點記不清楚了。

       總之除了Adolhpe原本設計的音樂配合舞蹈外,英國皇家舞團這次還加了許多有趣俏皮的劇情橋段,像是吉賽兒剛與伯爵相識之初,以數花瓣的方式確定伯爵的真心,一開始算出的答按是He doesnt結果伯爵偷偷把一片花瓣拔掉,就變成He does了。還有伯爵夫人來到村落時吉賽兒睜著一個村莊小女孩的眼睛打量伯爵夫人,還偷偷的抓起女伯爵的裙襬摩擦臉龐。

       全本中劇情一面進行,一面穿插芭蕾橋段,有時是單人舞;有時時雙人舞;這之間則夾雜著團體舞,一開始吉賽兒與伯爵的雙人舞;葡萄收成時有好幾對雙人舞也有團體舞,吉賽兒為貴族獻上的單人舞,薇麗精靈群的團體舞和最後伯爵與吉賽兒靈魂的雙人舞蹈....等等,總是每一個劇情橋段都有至少一支舞來代表,因此伴隨著人物音樂的提示性與舞者肢體動作,這一齣浪漫淒美的芭蕾巨作也變得更親民更易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