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音樂超感人的,很純粹很情緒,我一直起雞皮疙瘩。不過整部我看到的不是黃家正多會彈琴,而是他多會思考。天才都不喜歡人家叫他天才;天才都不可一世的瘋癲;而他的年輕才正要開始,他的心智彷彿沒有經過稚童期似的。
KJ七歲時就在思考我十七歲時思考的問題:「人為什麼存在?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KJ一再強調他只想成為一個human being,導演在他小時候問他:「音樂是你的生命嗎?」他說:「生命一半是音樂;一半是人。」人這部分包含了家人/朋友/愛情/情緒,這些含有"人性"的元素。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那麼快就會得到,又或許重要在追求的過程中經歷的一生,但我還是認為追求人生的價值意義是必要的,否則這一生都是白活。
看完這部紀錄片最發我省思的部分除了以上,還有他對天才這個詞彙的排斥,KJ小時候練琴的時間不算多,他用更多時間在感受曲子和思考怎麼彈。或許如他所堅信的:「我可以,你們也可以。」
或許世界上沒天才,但成功的人一般人多出一些思考力與感受力,沒有天才;但我相信天賦,天賦不是只那些特殊的專長,而是發掘並懂得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感受力。對於音樂的感受力;對文字的感受力;對空間對時間流逝的感受力;對顏色的感受力;對美的感受力;對構圖的感受力;對影像的感受力;對天體的感受力;對數字邏輯的感受力;對物理機械的感受力,對於這些感受力,有些人發覺得早;有些發覺得晚,有些人甚至一輩子不曾挖掘。發掘出來後懂不懂得運用它又是另一回事了。挖掘出的時間早晚,運用與否都發生決定性的功能,若是發掘得早加上思考,思考,練習,就能造就出不同領域的超凡,人們口中的天才。
還有最後要給導演一個大鼓掌!!他跟拍了KJ六年不輟,才成就這部音樂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